一个小时内,两个家庭的顶梁柱相继倒下,留下未成年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,这是一件多么悽惨的事情。
这件事就发生在8月17日的清晨,河南鹤壁浚县卫贤镇郭庄村38岁的大弟像往常一样,到龙口村承包的山药田里干活。
这天早上,家人打了多次电话都没人接听,感觉不妙的家人让35岁的二弟前去查看。
二弟到达田地后,可能看到哥哥倒在地上,想上前查看。他还没有来得及碰到哥哥的身体,自己也遭遇电击。
父亲随后赶到现场,听到了儿子的惨叫声。他下意识地摸了一下田里的铁丝,立即被电了一下,赶紧打电话给电力部门要求关闸。关闸后,家人才敢走近两人身边。
事发现场惨不忍睹,大弟已无了气息,二弟身上多处电击伤。两人被送往医院后,均被宣布死亡。
事故发生后,警方和电力部门到现场调查。挖开土地,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惊不已地埋线厘米深,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1米标准,而且电线有明显的氧化痕迹。
而这些地埋线通往附近的变压器,是当地十几户群众为了浇地自行铺设的。张女士一家根本不知道地下埋着电线,田间也没有一点警示牌。
而事发前晚又下过雨,地埋线漏电传导到铁丝上。家人推测,大弟在田里干活时拉着铁丝往前走,因此触电当场死亡。
二弟与大弟隔着一行作物,他拉下铁丝想跳过去,手部触电后摔在铁丝上,腹部再次触电。
更令人震惊的是,连接地埋线的变压器装有漏电保护设施,但在这次事故中绝对没起作用。
在正常情况下,若发生漏电,保护器应该立即跳闸断电。但这次,在第一个触电后没有跳闸,继续送电导致第二个人触电。
好在浚县政法委副书记刘淼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公开承认:触电后保护器没反应,导致长时间漏电,最终造成二人死亡。这方面电力部门确实负有责任。正是这一关键安全保护装置的失效,直接引发了悲剧的发生和扩大。
这场悲剧,直接击碎了两个原本幸福的家庭。兄弟二人都已成家,各自有两个孩子。他们不仅是家庭的顶梁柱,还是年迈父母的精神寄托。
张女士悲痛地表示,弟弟们为了做起山药,种植生前还背负了债务。现两个家庭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,留下的孤儿寡母,不知道如何活下去。
悲剧发生后,当地迅速成立工作小组。考虑到两个家庭可能面临的困难,通过协调让电力局出了20万元,用于家属解决丧事和暂时的生活问题。
遇难者的遗体在殡仪馆停放40余天,至今仍未下葬,责任与赔偿问题至今也未达成一致。
然而,这起事故也暴露了农村电力设施管理的混乱局面。肇事地埋线是当地十几户群众为了浇地自行铺设的,但却接的是供电局的变压器。
这种私线;的模式,使得责任认定变得复杂。电力部门承认有责任,但主张通过法律途径解决。
浚县政法委副书记刘淼海表示:几十年来县里发生的触电事件,最后都是通过法院判决,家属依法取得赔偿。这次事故后,县政府责令供电局进行大整顿,去最大程度地消除农田的电力隐患。
按照有关法律法规,电缆直埋于农田中时,埋设深度不应小于1米,而事发现场的地埋线不但高度未达标,电缆上下方也没有铺设砂层,更别说盖混凝土保护板了。
更令人痛心的是,张女士透露,此前邻村曾发生过类似触电事故。如果在那次事故后就能全面排查隐患,也许这次悲剧就不会发生。
悲剧发生后,全县才开始排查农田里的地埋线、保护器等安全风险隐患,并且开始立警示牌。张女士哀痛地说:那是我两个弟弟用生命才使这些事情引起重视。
类似的农田触电悲剧并非个例,就在今年7月,重庆一村民在农田干农活时触电身亡,原因是电线与光缆缠绕。
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,农田需要用电的情况慢慢的变多,铺设地埋线很普遍。但如果不按标准随意铺设,就等于在田间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。
兄弟俩的遗体已在殡仪馆停放40多天,仍未能入土为安。一边是痛失爱子的年迈父母和失去丈夫的妻子们,一边是建议走法律程序的有关部门。20万元的垫付款能解决暂时的困难,但没有办法弥补两个家庭的永久创伤。
值得一提的是,农田电力安全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生命安全。当漏电保护器失灵,当地埋线违规铺设,当安全监管流于形式,我们不禁要问,还要多少生命代价,才能换来真正的重视和改变?
绝不回避责任,判多少赔多少的表态固然重要,但比赔偿更重要的,是彻底排查整改农村用电安全风险隐患,让农民能够安心下田劳作。
毕竟,生命无价,预防远胜于事后补救。希望这起悲剧能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,坚决杜绝类似的悲剧重演。